古时候的高考考试,就是科举考试,科举考试从设立时起就被确立为一种规范,有着严格的规范性操作。但大家在阅读有关史书时,却发现科举考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雷人的事。
榜眼不服气 肉搏成状元
今天的高考考试虽然比较公平,但面对结果,仍会有考生不服气;古时候,这样的情况更不少。北宋初年,王嗣中参加科举考试,以2、的成绩中了进士。但王嗣中却非常不服气,觉得排在1、的进士赵昌言不如自己,于是就向有关部门投诉。当时,考试名次虽然排出来了,但还没有宣布状元是哪个,所以王嗣中就想争一把,把这个状元争过来。此事反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,赵匡胤没历程过这种事,就命人将王嗣中和赵昌言二人带到殿上来,让他们分别陈述理由。于是,二人就在大殿上吵了起来,各说各的理,哪个也不服哪个。
赵匡胤心想:如此吵下去,吵到天亮也吵不出结果啊!便对二人说:“你们别吵了,目前,你们二人以手相互搏斗,哪个胜了哪个就是状元!”
众人一听,以为皇帝是在开玩笑呢,但王嗣中反应快,趁赵昌言还在发愣的时候,就抬手向赵昌言头上打去。赵昌言是个秃顶,当时戴着帽子,王嗣中一打,一下子把他的帽子打掉了,露出了明晃晃的秃顶;王嗣中捡起赵昌言的帽子,向赵匡胤说:“陛下,臣胜了!”众人见了,哈哈大笑起来,赵匡胤也大笑起来,宣布说:“好吧,那就以王嗣中为状元,赵昌言为榜眼吧!”
惹恼皇帝 发配边区
王嗣中实在是非常走运,但并非每人都有如此好的运势。明永乐四年,莆田人陈实考中了进士,那一年的头名状元也是莆田人,叫林环。陈实这个人,心胸狭隘,嫉妒心强,十分自负,觉得同乡林环平常的成绩和名声远不如自己,如何他就能当上状元而我就没当上呢?于是便上疏给皇帝,说这次选取状元的结果不公平,应该存在暗箱操作状况,期望皇帝能明察。
永乐帝朱棣接到举报后,对这件事非常看重,亲自召见陈实当面询问。陈实便向朱棣说:“陛下假如不相信我的才学在林环之上,可以任意出一百道题,我一定都能答得上来。”朱棣见他这样自信,就让有关职员草拟了一道百问策,自己亲临考场,命陈实和林环当面答卷。他们二人答完后,朱棣看了一下,感觉答得都非常有水平,难分上下,就没要更改状元的表示;陈实依旧不服,在朝堂之上与林环争论,情急之下,陈实居然大吵大闹起来,此举令朱棣大为不满,当场降旨将陈实发配到边远区域戍边。
陈实到达流放地不久,就憋气加窝火一命呜呼了,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丧命,其他亲属也遭到连累。直到嘉靖年间,朝廷才不再追究。
大风刮跑卷子 考生被除名
科举规范只能使极少部分人改变命,多数人只能落榜而归。落榜是什么原因,成绩不够当然是主要的,但也有其他五花八门的影响原因,叫人大长见识:正德十二年,有个叫刘淮的人参加科举考试,这个人饱读诗书,中举应该没那些问题。可是,正当他在考场答题时,突然刮过来一阵风,把他的卷子刮跑了,卷子随风飘飞,飞过了五凤楼、落到了南御河边。卷子被找回来之后,负责录取工作的杨阁老在卷子上批了 “不谨”两个大字,刘淮因此便落榜了。杨阁老所批的“不谨”的意思是?按字面的理解,非常可能是指责刘淮“不小心”,可是,卷子被风刮走的事纯粹是偶然现象,再小心的人也不可能预测到,由于这个革除刘淮的功名,的确有的荒唐。
幸运儿中的幸运儿
科举考试的角逐十分激烈,因此,能胜出者都是幸运儿;那样,假如有人没答完卷子却依旧胜出了,就应该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了!宋代有个叫刘之杰的人,就是“幸运儿中的幸运儿”。
某一年,刘之杰参加科举考试,策论题刚做了一道,肚子便疼痛难忍,只好拿着没答完的试题往茅房跑。到了茅房后,他把试题插在了茅房门上,计划等解手完毕之后再带回考场继续答卷。但他解完手后,急匆匆地就往考场赶,忘了拿试题这回事,等到了考场才想起来,回去找时,试题早已无影无踪,他只好自认倒霉,认定自己这回是没期望了。
但几天之后,他居然发现自己中了进士,而且还排名前列!他感觉此事蹊跷,但一直也不了解是什么问题。刘之杰后来官至制置史,有一回,他到某州考察工作,当地的官员接待他,在聊天时,那名官员说:“我与大人恰好同年登第,有一事正想告知大人。”刘之杰便问他是啥事,那名官员屏退了左右,对刘之杰说:“当时我在考场上,也去上卫生间,见到了你遗落的卷子,发现还欠2、第三两道大题没做,就顺便带回了考场,替你把那两道题答了,然后交给了考官……”刘之杰一听,如梦方醒,连忙向那名官员表示感谢,说:“我一生官场仕宦,都是你所赐的啊!”